用 AI 幫自己設定英文學習計畫
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,我用 SMART 時間管理方法,搭配 ChatGPT 和 Claude,來幫我規畫出專屬於我的學習法文學習計畫。做為一個超級不擅長安排計畫的 P 人,這這種方法完全就是救星啊。
我相信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學習法文,同樣也能幫助那些想要提升英文能力的人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實用的方法如何幫助我們達成學習目標吧!
我的法文學習旅程
從兩三年前,我就有自學日文和法文的想法。當時,我參考了 YT 一則影片《六個月學會一門語言》。因為影片提到的方法也不難,所以我心想,我應該也能辦到吧!
殊不知,三年過去了,我這兩門語言的程度好像還在原地踏步。
最近,我上了一堂線上課程,學到了 SMART 時間管理方法。因為課堂上主要是在介紹結合 AI,來協助自己增進工作效率。我因此靈機一動,想到:
我也是可以用AI來幫我做時間管理和目標設定呀,而實際測試的結果也意外的很有幫助!
用 SMART 原則來制定學習地圖
我們先來介紹一下 SMART 原則吧。雖然說可能很多人聽過這個目標管理方法,但是這邊還是不免俗的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方法。
簡單來說,這個目標管理原則把一個目標分成五個面向。根據這五個面向,我們可以提升目標的完成率:
- 🅢:明確的,意即目標需要明確。
- 🅜:可以量化的,讓我們可以追蹤進度的標準,比方說:我一週內有達到幾個任務。
- 🅐:可以達成的,不能是天方夜譚式的目標,比方說:我剛學法文,要在一年內讀懂法文政治新聞。
- 🅡:和自己有相關性,當我們意識到這件事和我們有關,讚遇到困難時,就會更有動力克服
- 🅣:有期限,設定一個期限才不會像我一樣,一直拖延
搭配 ChatGPT
知道這個原則很簡單,但是要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制定學習計畫就沒那麼簡單了,至少對我是如此。因此,我把這個方法丟給 ChatGPT,請他幫我制定一個語言學習計畫。這是我給他的指令:
你是個熟悉時間管理的專家,[ 這邊你可以描述你的個性或是你對自己的觀察,如果你不喜歡制式化的學習,也可以把自已有興趣的主題或是學習目的寫在這邊 ] 我是個EN_P,[ 程度描述 ] 我的程度大約只會 ABCD 和國小單字,我想請你幫我用SMART原則我想請你幫我用SMART原則,規劃XX語言學習。
/
這是他給我的法文學習計畫:
📌 法文學習計畫
目標:在 3-6 個月內達到 A2-B1 程度,能用 法語進行基本交流,聽懂常見對話。
1. SMART 目標
✅ 具體(Specific)
- 口說: 能用法語 自我介紹、問路、點餐、描述日常生活。
- 聽力: 能聽懂 常見法語表達(慢速對話、法語新聞)。
- 詞彙: 熟悉 1000 個高頻單字,能夠構造簡單句子。
✅ 可衡量(Measurable)
- 每天學 10 個單字(共 900-1000 個/月)。
- 每週聽 至少 2 小時法語內容(Podcast、法語新聞)。
- 每週進行 至少 2 次法語對話練習(AI 或語伴)。
- 每月 寫 2 篇 150-200 字法語短文(用 AI 修正)。
✅ 可實現(Achievable)
- 用 Anki / Quizlet 記單字,每天 15 分鐘。
- 用 ChatGPT 或 HelloTalk 找法語語伴,每天簡單對話。
- 選擇 簡單有趣的法語學習素材(如法語漫畫、Netflix 法語字幕)。
✅ 相關性(Relevant)
- 你對 文化交流 有興趣,法語可以讓你更深入理解法國文化、電影、文學。
- 你可能會在國際工作環境中用到法語,甚至能拓展寫作機會。
✅ 有時限(Time-bound)
- 3 個月後達到 A2 程度(能進行簡單日常對話)。
- 6 個月後挑戰 B1 程度(可以用法語表達意見)。
/
ChatGPT 甚至還幫我安排了行程表,真的很優秀:
2. 行動計畫(每日 / 每週 / 每月)
📆 每日(30-45 分鐘)
✅ 10 分鐘:記 10 個新單字(用 Anki 例句學習)
✅ 10 分鐘:聽 1 段法語 Podcast(如 “Coffee Break French”)
✅ 10-15 分鐘:朗讀 5 句法語,並用 AI 修正發音
📆 每週(約 3-5 小時)
✅ 進行 2 次法語對話(可用 ChatGPT、Italki)
✅ 寫 1 篇 150-200 字的法語短文(自我介紹、旅行計畫等)
✅ 觀看 1 部法語影片或動畫,記錄 5 個實用表達
📆 每月(進度檢查)
✅ 測試 300 個學過的單字
✅ 錄音自我介紹,評估發音與流暢度
✅ 讀 1 本法語短篇故事,並寫下心得
英文學習計畫
這是我針對英文,請 ChatGPT 給我一個只有國小英文程度的學習計畫,大家可以參考看看:
🎯 目標(Specific – 具體)在 6 個月內,從 國小單字程度 進步到 能夠用英文進行基本日常對話,並能理解簡單的文章或影片。
📏 可衡量(Measurable – 可衡量)
- 單字量提升:每天記住 10 個單字,6 個月可以達到 1800 個。
- 口說訓練:每週進行 3 次 5-10 分鐘的語音輸出(自言自語 / AI 練習 / 朗讀文章)。
- 聽力提升:每週聽 3-5 部 簡單的英語影片或 Podcast(例如 VOA Learning English)。
- 閱讀訓練:每週閱讀 2-3 篇簡單文章(可以從 Graded Readers、新聞簡報開始)。
- 測試進度:每 2 週做一次小測試,看看自己是否能理解新單字或用新句型造句。
🎯 可達成(Achievable – 可達成)
- 每天學習 30-60 分鐘,不用一口氣學太多,避免感到壓力。
- 使用 有趣的方法 來學習,例如看漫畫、玩語言學習遊戲(如 Duolingo)、用 AI 角色對話等。
🔗 相關性(Relevant – 相關)
- 如果你的目標是 旅遊,那麼優先學習 日常對話與點餐、問路的表達方式。
- 如果你想用英文閱讀 心理學、教育 相關內容,可以先從這些主題的 簡單文章 開始。
- 如果你想透過娛樂學習,可以用自己喜歡的 動畫、電影、小說 當教材。
⏳ 有時限(Time-bound – 有期限)
✅ 學習週期:6 個月(180 天)
✅ 每日學習時間:30-60 分鐘
✅ 每月階段性目標:
- 第 1-2 個月:學習 500 個基本單字,適應英語環境
- 第 3-4 個月:開始短句對話,提升聽力,累積 1000+ 單字
- 第 5-6 個月:能夠用英文描述日常生活,理解簡單的文章或影片
/
結語
最後,我想聊聊在學語言時,設定目標這件事情真的有那麼必要嗎?
有一陣子,我很喜歡看學習語言的分享。
其中一篇分享提到,他觀察到學生裡常常能把語言學好的,並不是對學習語言有非常明確企圖心的人,反而是那些對語言純粹抱持興趣和好奇的學生,比較容易掌握一門語言。
雖然這樣的分享很有道理,我也覺得我可以抱持著「有趣」、「好玩」的心態來學語言。
不過,在實踐了一陣子後,我發現我還是需要幫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,並設立一些學習的里程碑。
我想,這是因為老師觀察的是教室裡的學生。在教室學習和自學最大的差別在於:有老師的情況下,老師會幫你安排好學習進度。即使學生是懷著純粹好奇喜歡的心態在學習,老師還是會幫他們設定每個階段需要達成的里程碑。但對於自學的學生來說,我們就沒有這樣的角色來幫我們規劃學習過程。
透過 ChatGPT,我們可以很輕鬆地幫自己制定學習的計劃表。